该师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重伤被俘,第73团团长李公言负伤、第74团团长董魁武阵亡、第75团团长赵振戈被俘。
其余官兵中伤亡500余人,被俘1200余人;杜聿明还特别注明其中多为杂兵和师直属部队;该师在战后还剩战斗官兵3600余人。
按照杜聿明上报的这个战损数,那第25师在新开岭损失的连一个团都凑不出,其中还多是杂兵和直属队;可偏偏是就这点损失,就把师长、副师长、三个团长都给搭进去了,这是欺负老蒋不懂军事?
按照杜聿明上报的意思,损失1700余人中战斗兵都没多少,剩下战斗兵还有3600余人,那这么多的战斗兵是怎么眼看着师长、副师长和三个团长都被端掉的呢?
要知道,新开岭之战可不仅仅是师长带着三个团长带着帮师直属队就冲了,而是三个建制团全部参战,全师的大部分战斗兵都参与了。
所以杜聿明上报的这个战损数,绝对是大大压缩后的结果。
为什么他在战斗结束一周后才上报战损呢?
因为战斗结束后,会有不少散兵,伤兵,另外当时我军第4纵队本身也只有1万余人,要携带大量辎重和缴获,还有6000多名俘虏转移不利,其中会有一批俘虏潜逃或者被释放。
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将这些人头收容回来,显得自身的损失没那么大。按照第52军自己的说法,收容数量为2500余人。按照杜聿明回忆的说法,收容数为“数千人”。
但很显然,把这批收容人员计入在内,也不可能损失只有1700余人。
不过人数上的文章很好做,因为国民党军向来有拉丁的习惯,但是武器装备的损耗就不太好做文章了。
比如杜聿明提到步枪损失1620支、冲锋枪损失201支、手枪损失96支、轻机枪损失168挺、重机枪损失39挺、战防枪损失16挺;中口径迫击炮损失13门、60炮损失20门、日式山炮损失8门。
经过此战后,该师重机枪只剩下19挺、山炮全无,步枪剩编制半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军第4纵队在打扫战场后转移时,因人力有限无法将所有武器弹药带走,故而将部分枪弹就地掩埋,后来被敌挖走。
而且敌新22师抵达战场后,有更多的时间搜索战场,也会将一部分我军没有发现的枪械武器带走。
但即便考虑到这两部分,一些损失还是对照不上。
尤其是火炮类武器,山炮10门我军绝对不会数错,而杜聿明只报了8门;60炮在当时属于利器,而且也不太重,我军绝对会全部带走,而杜聿明只报20门,尚不及我军实际缴获数的三分之一。
所以杜聿明很可能还动用了其长官部掌握的一部分武器,对第25师进行了部分补充。
因此,杜聿明所上报的战损人数、装备数,均为战后一周时间人为“操作“后的结果。
但即便如此,其所填不上的损失武器损失还有步、冲、手枪1917支,这至少就得1900余名战斗官兵;轻重机枪207挺,这至少也需占用六七百兵力;此外各种炮41门,也需至少数百人操作。
仅仅这几项,就需有超过3000名战斗士兵,而当时的军队编制还有大量的辅助兵员。
所以第25师确实是在三个战斗团都被歼灭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师长、副师长被俘以及三个团长全部战损的结果。
杜聿明上报的电文,试图强调该师只是师部指挥机关和勤杂直属队部队的损耗,实在是避重就轻了。
而像杜聿明这样的指挥官,都在极力瞒报自身折损,同时在战果上又喜欢夸大数倍,可想老蒋那里汇总的战情信息该是怎样的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