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怪人》插圖
原版《悲慘世界》中的珂賽特,埃米勒·貝亞德[11]繪1862年
在結婚1年後,雨果出版了第1部小說《冰島凶漢》,3年後出了第2部小說《布格·雅加爾》。在1829到1840年間,他又出了5卷詩集(《東方詩集》、《秋葉集》、《微明之歌》、《心聲集》和《光與影》),為他掙得當時最佳哀歌體和抒情體詩人稱號。
像那個年代許多年輕作家,雨果深受夏多布里昂影響,夏多布里昂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著名人物,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文學家。年輕時,雨果決定成為「夏多布里昂或一無是處」。他的一生與夏多布里昂有許多類似的地方,雨果進一步推動了浪漫主義,參政(主張共和主義)並因此被迫流亡。
雨果早期作品的熱情與修辭早熟,為他在年輕時就爭得成功和名譽。他第一部詩集《頌詩與雜詠集》於1822年出版,當時他不過20歲,就從路易十八那裡爭得皇家津貼。雖然,這些詩集因熱情和嫻熟被喜愛,四年後的《頌詩與歌謠》更顯示出雨果是個偉大的詩人,抒情和創意的天才。
維克多·雨果第一部成熟的小說出現在1829年,反應出他敏銳的社會意識,並貫穿日後的作品。《一個死囚的末日》對後來人,如阿爾貝·加繆、查爾斯·狄更斯和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產生深遠影響。《縲紲盟心》是部有關真實殺人犯在法國處決的紀實短篇小說,於1834年問世,雨果日後認為這是就社會不公的著作《悲慘世界》的前奏。
因戲劇《克倫威爾》和《艾那尼》,雨果成為浪漫文學運動的領頭人物。[12]
小說《鐘樓怪人》於1831年出版,譯本很快遍布歐洲。小說的一個效果是令巴黎城窘迫,對年久失修的巴黎聖母主教座堂進行翻修,後者因小說聞名,訪客絡繹不絕。小說也刺激了對前文藝復興建築的再賞識,令其得到積極保護。
早在三十年代,雨果就打算寫有關社會苦難和不公的大部頭,但《悲慘世界》花了17年才完成,最終於1862年出版。
在早先的一部小說《一個死囚的末日》中雨果描述了土倫苦役犯從監獄裡出來的場景。1839年,他造訪土倫苦役犯監獄,做了大量筆記,但在1845年前沒有下筆。在有關監獄的一頁筆記里,他用大字寫了自己的英雄:「JEAN TRÉJEAN」。當故事完成後,Tréjean成了Jean Valjean(尚萬強)。[13]
雨果對小說的品質有自知之明,1862年3月23日在給他出版商艾伯特·拉克魯瓦[14]的信中,他說:「我確信如果這不是我最佳作品,那也是高峰作品之一。」[15]《悲慘世界》的出版競價最高。比利時出版商拉克魯瓦和Verboeckhoven一反常態在出書前6個月就大幅宣傳。最初,小說只出版第一部分(「傅安婷」),在多個主要城市同時出售。小說在幾個小時內售罄,對法國社會產生極大震撼。
批評界最初對小說充滿敵意;依波利特·丹納覺得小說不誠懇,Jules Barbey d'Aurevilly覺得言辭粗俗,古斯塔夫·福樓拜說他「在書中既找不到真理,亦找不到偉大」,龔古爾兄弟指出小說是「人工」的,夏勒·波德萊爾在報紙上稱讚雨果,但在私底下卻痛罵此小說為一部「無味和無能」的作品。大眾則熱烈追捧《悲慘世界》,以至於捧到了國民議會的議題上。今天,小說依然暢銷世界,並多次改編,在電影、電視和舞台上演。
據不可靠的傳聞[16],歷史上最短的書信是雨果和出版商赫斯特和布萊克特[17]在1862年間的回覆。在《悲慘世界》出版時,雨果正在度假。雨果僅以「?」符號打電報給他的英語出版商,以詢問小說的銷情。作為回應,赫斯特和布萊克特僅以「!」符號電告之,表示銷情很好。[18]
1866年,在隨後的小說《海上勞工》中,雨果避開了社會政治問題。小說反響良好,可能是因為前作《悲慘世界》成功的原因。雨果在英吉利海峽根西島流亡15年,為了紀念此事,雨果講述了一位男子為了博得父愛去營救船隻。船隻被船長偷走,希望能夠帶走其中的財富。小說充滿了人與人、人與海的爭鬥,特別是與神秘的海怪,大烏賊的爭鬥。表面上是個冒險故事,但雨果的一位傳記作家稱它是「十九世紀的暗喻,技術進步、創造天賦和艱苦勞動克服物質世界的內在邪惡。」[19]
根西語中的烏賊(pieuvre,有時也指章魚)因本書進入法語。在下一部小說《笑面人》裡,雨果重回政治社會問題。小說於1869年出版,對貴族大加批評。小說不如之前的成功,雨果開始承認自己和文學同行,如古斯塔夫·福樓拜、埃米爾·左拉漸行漸遠,他們的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文學已經超越了他自己的風頭。
1874年,最後一部作品《九三年》出版,涉及之前迴避的話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恐怖統治。雖然,出版之時雨果的風頭正在走下坡路,如今許多人認為《九三年》是他最佳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