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开车很少变道,为什么?

admin 2025-05-11 12:31:50

前段时间,梦飞行走日本,感受过日本的交通后,引发了很多思考。对于日本交通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守规矩,而且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守规矩,我行走的这几天,没有听到过喇叭声,一切有序而且无声。除了上次分享的几点外,梦飞还注意到了几个细节:

1、日本街头小型车居多,而且本国产车占90%以上

因为路窄车多、人口密度大的原因,基本上以小车居多,特别是在京都、奈良,基本没见到SUV。环境造就人的选择,SUV的拐弯半径太大,在有的地方拐弯都成为一件麻烦事儿,选择SUV确实需要勇气。还有一点印象深刻,在日本跑的车,基本都是日本国产车,丰田、本田、斯巴鲁……其它国家的车辆特别少,偶尔能看到一两辆mini。到了东京,其它国家的车稍微多一些,但日本国产车还是绝对的主流。

期待90%都是国产车的情景早日在中国实现。日本停车位紧张,像京都,独栋的别墅,有的人家会把第一层做车库。

或者是在有限的狭小空间,腾出一栋房子的位置,提供几个车位

他们对空间的极致利用超乎我们的想象,对精致的苛求也超乎想象,无论多小的院子,都被打理修整得干净而富有层次,这也许是工匠精神的一种折射。

2、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且人性化我一直理解不了国内道路上的一个设置——道路中间的花坛,里面种满了高大的树木,但是花坛和花坛之间有豁口,可供汽车掉头,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过马路。

可能这些花坛的作用我还没有体会到好处,但是站在安全驾驶的角度是不受欢迎的。驾驶最怕的就是盲区,司机想方设法在减小自己的盲区,比如拐弯的时候摆动头避免A柱盲区,再比如变道防止后视镜盲区。

这些路中间的花坛却在人为制造盲区,这些区域每天发生很多剐蹭,其实道路中间直接用护栏隔断最好,这样能有效得避免盲区。日本交通设施细节的人性化,我有两点感受。

a、京都的大巴京都的公交车很有意思,到站之后,下客的一侧都会自动降低,这样就能避免下车时与地面落差太大,方便老人和孩子下车。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特意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是空气悬挂的原因,到站后,调整空气悬挂的高度,以达到更加贴近地面的目的。

b、高速的提示牌回国的那天,我搭乘机场大巴到茨城登机,仔细观察了一下日本的高速路况。高速上对路况的提示非常到位,印象很深的是,前方有一辆车坏在了最靠左边的道上,一路上高速提示牌反复提示该条信息,提醒司机注意。很多时候,交通的基础设施也体现了对交通的全面考量和对司机的人文关怀。

3、日本高速特点

a、限速有效日本是靠左行驶的规则,和我国相反,所以最左边车道相对是慢车道,最右边的车道是快车道。而且到了规定的路段,限速标识非常清晰,比如道路的交汇处,就会提示你降速和限速,而我所乘坐的大巴,司机都是按照限速行驶的,不紧不慢。

b、变道少在日本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在市内还是在高速上,车辆很少变道,不会像国内一样,很多车在车流中胡乱穿梭,基本上很少变道。

小瑞在线觉得,变化意味着危险,变化的危险在于,由于你的变化要引发周边参与者的变化,如果相互理解不到位,就会发生剐蹭。所以,少一分变化,就少一点危险。

c、各行其道在高速上还正好碰到了对向车道的一次堵车,堵车的距离大概一公里,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每辆车都自动开启了双闪,而且和前车保持了至少半个车身的距离,没有混乱没有加塞。

我们国内如果在高速上碰到堵车的场景是怎样的呢?车挨着车,打双闪的极少,应急车堵满了车,而且有时候三车道会被挤成四排车。我一直在推广这种做法,遭遇堵车,立马开启双闪,而且要和前车保持至少半个车身的距离,就是为了防止后车刹不住,还预留有一段刹车的缓冲距离。但是很多车友还有我在高速上的切身体会就是,每当你留有了相应的距离之后,就有车非常小聪明的加塞。只能说,全民安全意识的培养还是需要时间,慢慢来吧,尽量做到最安全。

d、跟车距离我在大巴上特意坐在了第一排,就是方便观察路况,顺便说一句,大巴上的安全带完整,但是也没有提示系上安全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本车辆没有遵守三秒准则,普遍跟车很近。我看到大巴以100KM/H速度行驶的时候,和前车的跟车距离不足,不知道是为什么?有没有在日本生活的车友告诉我,在高速上日本交规规定的跟车距离是什么?

e、机车疯狂非常多的机车上高速,而且速度超过100KM/H,一般都是行驶在最快的车道。这个在国内还是少见的,速度快到令我惊讶,这还是和他们变道少有关系。如果在高速上车辆频繁穿梭变道的话,对于机车驾驶员来说,非常危险。

行车记录仪方案,行车记录仪方案商,行车记录仪方案公司:http://www.szrmt.com.cn